工作没动力=懒惰?

2020-11-23 14:42| 发布者: 雨天晴心理| 查看: 1093| 评论: 0


编者按:我们往往宣扬要勤奋要上进,要积极充满正能量,只要“懒癌”冒出苗头就想把它干掉,消极情绪一出就要求自己“脉动”回来,殊不知它可能是对你的一种智慧的提醒。

 


李斌,男,35岁,在互联网行业工作,最近总冒出辞职的念头,但又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他很难认真投入到手头的工作里,工作时抵触情绪也比较大,不愿意做事,这让他觉得自己很懒,责怪自己不上进,但又真的没有动力,也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整天闷闷不乐地,也不爱跟人说话了,再这样下去整个人都要抑郁了,无奈和纠结之下选择来到了雨天晴做心理咨询。


隐藏在“懒惰”背后的原因

———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自己有很多负面的评价,觉得自己工作做得太差劲了,不够上进,工作态度也不够认真,看到别人升职自己又受不了……各种不接受自己的现状。
 
深入沟通之后,我发现了他的症结所在,他对自己有非常多非常高的要求,觉得自己应该方方面面都做到很好才行,工作要做到很高的职位,赚很多钱,与人的相处也要全面和周到,希望别人给到他很高的评价,跟老婆和家人相处时也要协调得很好,生活物质水平也得提高才行。
 


听到这些,我理解了李斌为何在工作中没什么动力,因为他现在的状态跟自己心中的期待差得太远了,这导致他内心里对自己有诸多的不满意。做一件事还没开始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达不到了,能不亚历山大,能有动力才怪。疫情期间工资又下调了,收入减少,加剧了这种对现状的不满,种种内在情绪上的消耗(简称“内耗”)把他的精力都耗没了,无时无刻的自我否定也把自己打击得都要趴下了。

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只看到外在的呈现,就给人扣了一个“懒惰”的帽子,殊不知他们就是因为太想上进了,太要强了,才会把自己搞成那样的。

这种看起来“懒惰”,实际上是“内耗”太大的人一般有以下表现:
 
1.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热情和动力。
2. 对自己方方面面的标准高而多。比如在人际关系,情感,事业等都有期待达到的标准和高度。
3. 看到别人身上好的特质,自己都想要,于是暗自给自己设立更多的标准,希望自己能达到。
4. 头脑中的信息量很大,大脑很少停歇,一直在想事情,或者在惦记着什么事情似的,严重者,思维会比较混乱。
 


这类性格的成因,往往与成长阶段,父母对其的教育方式有关:
 
1. 他们的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从小所接收到的教育就是一定要上进,努力,一定要达到怎样的成就,一定要比其他人更强才行,明示或暗示着对孩子的期待。
 
2.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定式的,当父母认为孩子做某些事情不对或不恰当的时候,便开始严厉指责,对孩子各种否定,也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
 
比如我的这位来访者李斌,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他的父亲相对成熟稳重,平时交流虽不多,但有些话语或者眼神里传递出了对他的期待,他读到爸爸希望他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出人头地。父亲很少夸他,但他其实一直都很期待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在心里一直不停地给自己制定标准和目标。

尽管在外人看起来,他现在的工作很好,身边同事对他的评价也是觉得他的能力不错,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好,他觉得自己应该走得更高,做得更好,不停地给自己加码,最终在对自己众多的标准下,李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做哪个好,哪个对,身心总是很疲惫,没力气。 


 

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

———

 
李斌看到这些留下了辛酸的眼泪,他很心疼曾经那个自己。后面我又给李斌进行了疗愈,引导他与原生家庭中父亲对他的期待进行剥离,体验自己给到自己认可。

那次咨询完,李斌说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好像落了下来,整个人清爽轻快了好多,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他有跟我说突然卸掉这些,自己好像有点不知道怎么活了。我告诉他先好好享受享受再说,也给他留了作业。

又一次来到咨询室的李斌跟我反馈说:

我现在回到生活中开始去尝试帮自己找到当下对我来说最要紧做的事情,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少给自己制定更高更大的目标,反而心里轻松了不少,现在就是尝试专注先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做起!


看到李斌越来越轻松和有方向的状态,我也很为他开心。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又带着李斌去看见他身上的优势和闪光点,提升他的自信;陪着他一起去探索和面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的点,透过新的角度,学会接纳自己,进而提升他的幸福度。

李斌后来没有离开那个公司,因为整个人开朗自信了,“内耗”少了,效率也高了,领导现在很重用他,升职了,工资也涨了。他现在跟同事的关系也更越来越融洽,工作之余跟大家闲聊互动,感觉很轻松,也很开心。
 

咨询师寄语

———

 
“懒”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提醒,提醒你让自己慢下来去看看自己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需要做一些怎样的调整,它并不一定只代表一个人是否上进、努力,它也可能是一种智慧的提醒。

现在就开始尝试去把事情一分为二地去看待,拓宽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了解吧。

 

案例作者:张明娟

雨天晴高级心理咨询师 

期待参与你的人生并陪伴着,

温暖着一起向前,去走出我们想要的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