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跟你聊聊“坚持”的秘密(二)

2020-9-17 21:41| 发布者: 雨天晴心理| 查看: 1735| 评论: 0



无法坚持学习的优秀学生

———


比如我最近的一个来访者是一个刚上高中的孩子。这个孩子因为疫情的原因,觉得自己没有办法专心学习。之前在学校的时候可以保证稳定的4小时家中学习时间,现在一直在家中呆着,自己也只能学习4小时左右,这让她对即将开学这件事充满了焦虑。

然而在后面的了解中,我们才发现这个孩子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是非常优异的,在年级的排名也没有掉出过前10。而她中考的成绩却并不理想,孩子非常看中排名,以至于在考试前的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她的学习效率了,不过还好是保送进入本校,所以成绩不理想也还说得过去。只不过自己落下了担心——她担心之后自己也会这样。

结果果不其然,在暑假的时候要预习一些高中的知识嘛,但是她却学不进去习,孩子给自己的定义是不够坚持,抵挡不住手机和游戏的诱惑。

但是随着咨询的深入,我们发现,孩子其实有一个执念——保持住自己前10的排名,如果这个排名保持不了,那我也不想好好学了,因为如果保持不了这个排名,那么我的整个学生生涯是不完美的。

而这个信念来源于她的家庭,她爸妈曾经给她经过一个故事:一个轿夫换了双新鞋,所以处处小心,但是一个不小心踩到了泥水里,之后轿夫也就不会在乎了。就这么把“万事贵在保持始终如一,否则没有意义的信念传递给了她。

如果一直抱有这样的信念的话,那么这个孩子会出现只要她的表现在自己心中不够完美,她就会放弃的心态,所以咨询中的重点,就在于帮孩子找出并转化旧的信念,并建立新信念。

由此,我们今天就谈一谈我们脑中的信念对“坚持”的影响。
 




你脑海中的真理,有时候是摧毁你毅力的真凶

———


其实我们小时候听到过不少大道理,也读过不少寓言,也对“人定胜天”啊,“有志者事竟”啊,或是“只要努力一定有回报”之类的话深信不移。但是问题是这些话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再正确的话中也有漏洞,如果把这些话奉为人生信条,就容易掉入教条的陷阱。

比如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亲身经历,我有一个同学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上不去。我和他是一个宿舍,我见过他挑灯夜读,晚自习,中午,我基本上都能看见他在他的座位上看书。但是如此努力的他为什么没有成绩呢?

直到有一次和他一起做卷子才发现,他追求的是努力而不是学习好本身。他很努力地在学习,但是学习的方向完全搞得不对,他连外地的试题都做,但是对于在北京高考的我们其实没有太多帮助,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无用功中,而这个时间是我们其他同学用来玩和放松的时间,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既休息不好,也不出成绩。果然在高考前夕,他放弃了,他开始报复性地休息和娱乐,最后导致成绩也不理想。


所以在坚持的时候,要留意你坚持的是你的信念还是你的目标。你坚持你的信念,你就容易掉入和信念较劲的陷阱,那时候是在和我到底能不能达成这个信念较劲,就好比我那个同学,他较劲的是“我够不够努力”,那么这个时候他所有的焦点都在努力上,他会批判自己不够努力也会逼自己更加使劲,这么做会有收益,但是收益和付出的不成正比,因为他丢失了自己的目标。

但是如果我们坚持的是我们的目标的话,你就会有更多的方法来达到你的目标,你开始不再纠结于“我是不是努”也不会纠结在一种方法里,而是开始研究如何能更快地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时候你的状态是思维活跃而不是较劲用蛮力的。这就像我们要打开一个罐头盖子,有的人选择的是用蛮力一直在拧——因为他的信念是“只要我的力量够大,这个盖子就会打开”,他的精力已经在自己的力量够不够大,而不是开盖子本身了;但是如果你的焦点是打开这个盖子,你会开始找工具,也会开始新的办法进行尝试,比如用开罐器或是找个刀子撬开之类的。
 



写在最后

———


根据我们上篇文章写的:坚持=对目标的渴望程度-你的内耗。今天我们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内耗:错误的信念。需要留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信念都是来消耗你的,有很多信念其实是不错的。

你需要做的是当你找到自己的目标以后,如果卡住了,去检视一下你自己,在你做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卡一些信念,有没有一些东西是你必须坚持,却导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如果有,那么这些信念合理么?不合理的话要不要尝试拓宽一些,试着先放掉他们,然后继续专注于你想要的。


案例作者:洪扬

雨天晴资深心理咨询师 

我会一直陪着你,

直到你遇见那个最真实又最不熟悉的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