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之前我对自己一直有一种困惑,为什么我经常会有那种身处一群人之中,还是感觉特别孤独,我为什么那么回避跟人一起,总想有一个自己独处的角落,只要跟人一起就特别不自在,看了雪珂老师这篇案例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我分化水平过低”。
小晴,女,31岁,技术人员,因为性格原因,导致一直处于事业瓶颈状态,这也影响到了职场人际,让她工作起来很累,所以来咨询。
小晴自述: 我在这个单位很多年了,一直都被称赞工作勤奋,专业能力强,前些年一直在发展,但是现在停滞了。领导给过我机会,让我去做负责人,但因为我一跟别人在一起做事,就总是不自在,搞得我连事也没办法做好了,后来就把我停了,到现在这问题一直也没有解决。比如开会讨论,我发表完自己的看法,总担心别人会不会觉得我说的不对或觉得我说话太强势了;但是如果我不发表看法,我又担心别人觉得我不参与;如果我说完话别人不回应,我就会担心别人是不是有意见不好意思说。总之我就一直处于担心中,导致我根本没办法自在地工作,更做不了项目负责人。
如果你也有类似或其他困扰 欢迎预约我们的一对一心理咨询 疫情期间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通道均已开启, 首次咨询6折哦~
自我分化水平低的我,习惯性地察言观色 ——— 小晴这是典型的自我分化水平过低的表现,这个状态导致她面对压力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总习惯性地捕捉并满足别人的期望,总被别人的感受所控制。自我分化是由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提出的,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把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另一个是分辨理智过程和感受过程。自我分化良好的个体在与人相处时能够维持独立自主与情感连结的平衡。自我分化水平较低的个体,其行为只能依据情绪反应,容易依赖他人,处理问题时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缺乏理性的判断。尤其面临压力时,可能会采取两种极端的适应模式:一是回避他人,以避免因害怕失去自主性而产生的焦虑感;另一种是通过亲近、依赖他人,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1,日常生活得稀里糊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长远的目标;3,容易依赖他人,做决定时候非常地纠结,且做出决定又容易改变;4,想办法回避深入的人际交往,但是又需要维持表面上的和谐热闹;6,表面给人感觉很容易相信别人,实际内心深处无法完全相信任何人。3,童年时期,父母或者家庭在某个时期非常地焦虑,比如某段时间家里经济出现问题等。
他们再也无法影响我做一个优秀的人了 ——— 经过详细地了解,探索到在小晴童年时期,父母经常吵架,小晴就成了父母冷战时候的传话筒,这时小晴就会感知到父母是需要她来帮助才能和好的。长期下来,小晴就变得不能够把自己和父母区分开来,会认为“父母期待的这些事情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形成了很容易捕捉别人的期待,而且根据别人的期待决定自己如何行动的性格。探索到这些之后,我和小晴制定并采取了如下的治疗方案:1,回溯到原生家庭,去处理小晴童年对现在的一些影响,让小晴遇到事情可以先停下来,不去自动化地捕捉并且想办法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是体会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阶段之后小晴心里踏实很多,整个人有力量很多; 2,陪伴小晴学习如何客观地找到别人对她的期待,这时期小晴发现,很多她去满足别人的地方,都是她自以为的,别人根本不需要,这些体会让小晴整个人轻松很多。
经过治疗之后,小晴整个人开心了很多,变得有主见了、爱说话了、说话声音有底气了。很快她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多的称赞,她自己就更有信心了。小晴开心地跟我说:“现在我很喜欢我自己,原来我真的很厉害,只是以前我都没法表现出来,这种感觉让我特别地踏实、有底气。我现在明白啦,不管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他们再也无法影响我做一个优秀的人了”。
咨询师寄语 ——— 自我分化水平过低的人,就像是弄丢了自己的灵魂,身体总是跟着别人在摆动,所以不管做了多少事情都无法感受到自我的满足。如果你留意到自己是这样的,那么值得开心的是,你可以开启寻找自己的旅程了,那个失落的、孤独的自己,一直在某个地方等待着你!祝愿你早日找到TA!

案例作者:黄雪珂 雨天晴资深心理咨询师 用真实陪伴着每个来访者, 和他们一起遇到未知的自己,发现生活中更多色彩!
如果你也有类似或其他困扰 欢迎预约我们的一对一心理咨询 疫情期间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通道均已开启, 首次咨询6折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