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贴心,婚后糊弄 ——— 小张是一位34岁的全职妈妈,家中两个儿子,来到咨询室是因为婚姻上的崩溃。据小张所说,小张和丈夫是在大学中结识的,当时丈夫虽然算不上帅气,但是暖心和负责的性格很吸引小张,两人在毕业后一起北漂,虽然生活不富裕,但那个时候是小张最幸福的日子。没孩子的时候,丈夫会先回家给小张准备饭菜,吃完饭也是小张躺在沙发上听丈夫继续在厨房打扫卫生,那时候她能感觉到这个男人对她的宠爱。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丈夫不但晚归,还会抱怨没有热饭吃。家务更是指望不上,有一次小张因为照顾孩子而在厨房堆了很多碗没刷,丈夫不但不帮忙,还指责起小张了,结果两人大吵一架,冷战一周。小张觉得丈夫完全变了,以前丈夫是围着自己转,现在的丈夫也就是在情人节,结婚纪念日这些日子买点东西糊弄一下,她完全感觉不到丈夫对自己的在意。小张认为,爱一个人就是要拿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给她。现在家中的状况是:钱对丈夫不是最重要的,而时间才是,现在他拿不出时间来陪自己,那就是不够爱了。而且每当小张和丈夫想要谈一谈这些的时候,丈夫总是一副很委屈的表情,并且总问一句话:你到底想要我怎样你才满意啊?小张心里明白丈夫也有苦衷,但是自己的苦衷也是苦衷啊,她无法做出选择,到底是自己忍了自己难受,还是继续要求丈夫?带着这样的困惑,小张走进了咨询室。
什么是满意的婚姻? ——— 在了解了小张的婚姻情况之后,咨询师让小张列了一张“完美丈夫清单”。一开始小张说的都是很笼统的标准,比如早回家,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是咨询师带着她把这些模糊的标准一一具体化了:- 不把工作的事情带回家,不要在我和孩子面前唉声叹气;
- 当我有情绪的时候能像以前一样观察到,然后哄哄我,逗我开心。
当写完这些的时候,小张显得有些惊讶,因为她之前觉得她要求的都是婚姻中最基本的。但是当她把这些“最基本”的写出来后,她才意识到,其实这些对于丈夫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仅仅是第一条,丈夫就很难达到,她知道丈夫的工作量,她也知道爱人需要休息,更知道他为公司和家的付出。
什么原因我们总是不知足? ——— 当知道自己对于爱人的标准之后,小张觉得既心疼丈夫,也心疼自己。“那我是不是应该放弃我想要的,去让我的爱人轻松一点,但是这样我还是会觉得委屈啊?”带着这样的疑问,小张和咨询师开始探索这些标准背后的深层原因。从小张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小张是家中的老二。在小张小的时候,姐姐是老大,家中一切的标杆,家里的骄傲,从学习到工作都是爸妈的骄傲。而老三,家中的小弟,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宠爱,毕竟是整个家族中唯一的男孩。而小张,既不是家里人的骄傲,也不是最得宠的孩子。小张在家中就是小透明,踏踏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做家务。小张羡慕弟弟得到的宠爱,也佩服姐姐的成绩。所以小张心中一直都有一个被人看到,被人在意的期待。而大学中,老公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个期待。所以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丈夫被迫把重心放到了工作和事业当中。小张虽然得到了物质上的安全,但是心中那个“被看见”、“被宠爱”的窟窿又在隐隐作痛了。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装幸福和爱的盒子的话,那么小时候未被满足的期待就像是盒子上的洞,我们得到的幸福会从这些洞中漏出去。虽然有的人可以帮我们填上这个洞,但是一旦这个人走了,或者他不再填了,那么我们得到的幸福就会从这个洞中漏走。丈夫就是那个一开始堵洞的人,现在他不再填了,小张能得到的幸福(比如丈夫在节日为她准备的礼物)就会从洞中溜走。
从“不知足”到“幸福” ——— 当了解到自己的情况之后,小张和咨询师开始一同解决这个“漏洞”,让盒子重新充满幸福和爱。首先,我们用一周时间绘制了小张的家谱图,让小张看清自己想从爸爸妈妈,甚至是姐姐身上得到的期待;接下来,我们利用了一些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技术,开始让小张意识到她想要的期待是需要自己满足的。这一步我们做了六周,这一步很关键,小张在这过程中有过挣扎也有过流泪,但是最后她还是做出了决定——不再让别人完全满足我了,我可以自己做一部分,剩下的交给别人。最后,因为小张有了这样的决心,一切开始简单起来,我们只用了两周时间去研发满足自己的方法和实践这些方法。现在的小张已经不能和之前同日而语了。之前刚来咨询室时候的小张充满怨气但是又压抑着自己的怨气。现在的小张已经能看到丈夫为自己和家庭付出的一切了,之前的压抑和怨气也烟消云散了。她能踏实地感到这个男人是爱自己的,也在为她进行着付出。这其中获益最大的应该是家中的孩子和丈夫,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妈妈为什么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从以前需要小心翼翼地交流(因为怨气),到现在可以随便开玩笑。当咨询结束后,小张的丈夫还给我们订了两箱零食来表达对我们的感谢。———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装爱的盒子都是漏的,不去补漏,只会增加你对爱的需求量;去补上这个漏洞,才是让心里中充满爱的正解。

案例作者:洪扬 雨天晴资深心理咨询师 我会一直陪着你, 直到你遇见那个最真实又最不熟悉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