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心到钻石人,爱自己是让自己增值的唯一方式

2016-4-14 14:26| 发布者: 汪翱翱| 查看: 2067| 评论: 0|原作者: 知己主义(公众号:zhijizy)|来自: 微信公众号:知己主义(zhijizy)


文:雨天晴知己主义(公众号:zhijizy

我很爱我的母亲,我也渴望她能爱我。因为渴望她的爱,我顺从她,做个乖孩子,也因为害怕失去她的爱开始欺骗她、远离她。直到我意识到,想要值得被爱,先要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妈妈一直是位很严厉的母亲,说一不二。

她从小就不断教育我,“人要有规矩”,规矩以外的事情统统不准做。那时候的我虽然很小,大概只有三岁,就知道要听话,做一个乖孩子,要讨妈妈高兴,妈妈高兴就代表妈妈喜欢我、妈妈爱我,心里美滋滋的,屁颠颠儿的,让干嘛都行。

如果不小心惹妈妈生气,那就糟了,挨打不说,更重要的是那意味着妈妈就不爱我了,想到这些心里就好伤心、好难过。所以,小的时候,我一直都是懂礼貌、有规矩、听话的乖孩子。

长大之后,和母亲的互动模式成为我和几乎所有人的互动模式,我特别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相信只有获得别人的认可才证明我值得被爱。于是我总是努力做到别人眼中的“好”,和周围同事、领导、朋友之间关系都很和谐,做事情特别踏实、认真、上进,一直在学习、晋升,努力维护形象,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朋友需要帮忙,也是尽其所能,寻求朋友的认可。做事情不会冒什么风险,一直保护自己,不会把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


可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问题也出现了。有时候想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兴高采烈的跟妈妈说,可她却很少支持我,更多的时候会“打压”我,“不能…”、“不许…”是口头语,这些话让我很受伤。对认可的渴望和对否定的渴望让我开始撒谎,虽然我已经记不起来第一次撒谎是为了什么,但是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感受和心理活动。

“要是让她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那怎么办?怎么跟她说?要不编个瞎话…这能行吗?她要是识破了呢…”

现在想来,这大概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纠结,一方面,应该按她说的做,要听她的话,不能让她生气,在头脑中告诉自己,她是为我好;但另一方面,在我心里,这些丝毫不能成为阻挡我的理由。我只能弱弱的为自己辩解、为自己争取,但毫无结果。我要么只能先忍了,要是小事就撒个谎混过去,因为我要听妈妈的话,不想让她生气,不想让她不爱我。

那时我特别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做主了。

就这样,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当时有一种熬出头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但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她还是会“打压”我,慢慢的,我学会了远离她,为了保护我脆弱的心不受到伤害,沟通越来越少,经常是无话可说。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经常会想起小时候那个爱我的妈妈,又很怕面对现在的她。

更糟的是,在工作、生活中,我同样迷失了自己,纠结好像是长在了心里。遇到问题,总是迟迟做不了决定,会想“如果我这样,人们会怎么想?如果我那样,人家会不会讨厌我?”我只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而我自己真的想要的呢?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努力维护自己“好”的形象。遇到压力,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逃走”,我不会为自己争取。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很“拧巴”,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生命重建的课堂,似乎我的疑惑在里这可以得到解决。我学习了生命重建的课程,慢慢和自己做链接,才发现自己有一颗缺少爱的玻璃心。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方法都是落在实处的办法,我感受自己,感受他人,一点点提升自己的力量,慢慢找回自己。

现在,我学着善待自己,遇到事,会先要看看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做是让自己舒服的。当话语是从心里发出的,哪怕是拒绝,也能拉近关系。

我学会了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勇气,去面对以前不愿面对的自己,感谢自己为了让自己活的更好而一直在努力,感谢自己愿意给自己成长的机会,感谢自己没让自己一直活在对妈妈的抱怨里,而是从妈妈身上学到了很多资源为我所用。感谢自己一点一滴的改变,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雨天晴知己主义观点:

在小的时候,我们分不清楚是非对错,我们只在乎自己是否被爱着。所以我们很容易把父母的批评和不爱联系在一起,把父母的赞赏和爱联系在一起,然后我们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不断地追求他人的认可,却忘记了我们原本想要的只是被爱。

      知己主义(公众号:zhijizy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