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身上常见的模式,让我损失了100万

2016-10-21 14:52| 发布者: yuyanjy| 查看: 2043| 评论: 0|原作者: 玉言


编者按:当你极力撇清责任,证明问题不是出在你身上时,别人接收到的信息是:这个人没法重用。

 

知己主义(微信公众号 zhijizy出品

作者:玉霞  /  编辑:玉言  /  美编:顾燕燕



中国式家庭教育

让我们从小就学会撇清责任

—— 概念解读 ——

♥♥♥

 

“路都走不好,你还会干嘛?!”

“你怎么这么笨呢?!这点事都干不好?!”


……


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都充斥着类似的指责甚至打骂。犯错,对于儿时的我们而言,就像是一场灾难。于是,我们从骨子里就害怕犯错,所以,一旦遇到问题,我们会本能的撇清或推卸责任。“这不是我的问题!”、“这不是我干的!”就成了我们很多人应对问题和错误时的口头禅。


而另一种很普遍也很极端的情况是:


小的时候,头磕到了桌角,我哇哇大哭,奶奶过来抱起我,伸手就去打桌子:“乖,宝贝别哭,看奶奶打它了,都怪这张桌子!”

 

于是,我们渐渐学会了把错误归咎于外界,把责任推给别人。遇到问题时,本能的反应就是:“这都是别人的错!”,或者怪这不好,怪那不好。



以上是中国家庭最常见的2种教育孩子的模式,而这2种中国式家庭教育模式,使得我们从小就害怕或不愿担责任。很多人听到有问责的事情的时候,先看自己负责的是不是做得有问题,撇清责任保护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踏实认真,领导给的活绝不会出错,但职责之外的事却往往视而不见。


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负责”是:我做了我该做的了。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人,把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好、不出错,能够得到领导认可,可是当你做到管理层的时候,事业的瓶颈就出现了,因为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把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担当不够的员工。


这次的来访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为什么我这么优秀这么拼

却还是无法升职

—— 案例分享 ——

♥♥♥

 

她从小到大门门功课都很优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名校。大学期间又多次获得奖学金,大四被导师推荐到某公司工作。一路下来就好像只有绿灯,红灯和黄灯从来不存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


刚到公司工作,她也是打破了先河,工作半年所有的数据在她这从来都没出过问题,结合公司对她的培养,用了不到4年时间,她就做到了6个城市的总负责人,而且之后的工作直接和老板汇报,这也意味着上升空间会越来越大。

 

 

可最近一年,她发现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进入管理层,公司的项目会议,她与老板之间几乎都是辩论,说服,争辩,说服,不欢而散,每次会议后都会觉得很疲惫。下了班,和老板在停车场碰见,老板也不会和她说太多话,就是打个招呼就过去了。


一向都是她和老板汇报工作,可突然有一天副总来找她谈话,交代了老板安排的工作,也传达了老板对她工作的肯定。她还好奇,怎么这次不是她直接和老板汇报。随后副总说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公司马上要招聘一位总经理,以后她的工作直接向总经理汇报。


“我的大脑嗡的一下,过往工作的画面一幕幕的在眼前闪过:监督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甚至每个人的工作,发现员工做得不满意,我就要参与一直做到满意才收工,平均每天工作长达13小时。”她回忆当时的情景。


按业务熟悉和负责程度,她是有望升职加薪的。可现在职位不变,年薪少十几万,还来个总经理插在她和老板中间,升职空间就更没有了。


来访者很沮丧的问:“不能升职加薪对于我来说将要损失年薪十几万,在这个岗位上我干上几年,就是近百万的损失啊,我该怎么办?”

 


我必须撇清责任

才能避免被责骂

—— 原因分析 ——

♥♥♥


 


来访者6岁半到奶奶家生活。奶奶家是个大家庭,有爷爷、刚出生的长孙、二婶、二叔和小叔。奶奶的性格是强势、刻薄、勤劳、重男轻女,爷爷沉默寡言。她每天都要完成学校里的作业,还要空闲时间照看弟弟。


从她来到这个家,奶奶挑剔的声音就萦绕在耳。早上起床:“麻利儿着”。中午回家吃饭,吃慢了说“赶快吃”,吃少了说“怎么吃那么少?”、“你这样我回头怎么和你妈交代?”,吃多了说“怎么那么馋?”。


弟弟总是哭,她陪弟弟的时候,只要一哭奶奶就责怪说:“你怎么回事,惹他干嘛?”,每次弟弟一哭她就会很慌,心想我又做错什么了?


有一次,弟弟哭了。

“你干嘛招惹他哭?”奶奶喊道。

“我都没理他,怎么知道他为什么哭?”她不知哪来的力气喊道。

“他哭了你还不哄哄他!”奶奶继续喊。

“我又没招惹他,怎么哄啊!”她委屈的说。

“你在边上不是你还能是谁惹的?!”奶奶呵斥的语气。

“我刚刚是自己待着,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更生气的喊道。

就这样,奶奶第一次不言声了。


那刻起,她知道了,被责骂时,撇清责任,顶回去就不会招来更多的责骂。



在她后来的印象中,每次奶奶一说她,她就会反驳回去,顶嘴顶回去,奶奶就会不说她了;弟弟再哭,她也有理由说不是她的问题,她没招惹他;她出去玩也有理由,她学习不好了也有理由,一切她都有理由,都不是她的责任,她没有错,奶奶渐渐管不了她了…...


放学回家是她既开心也担心的时候,开心是能见到妈妈,担心的是奶奶会向妈妈告状说她什么事都没做对。她为了日子能好过些,就每天很努力很努力的做好所有的事情,早早起,吃饭吃最简单的,还和大人说这是她最爱吃的,她回忆小时候,吃的最多就是馒头抹麻酱沾白糖,从那时候开始她学会了迎合大人,以免被责骂


从这些成长片段可以看出,她和老板的互动,与小时候和奶奶的互动是一样的,老板的话语在她这解读为责怪,接下来委屈、撇清、顶回去、吵,最后以老板停止而告终。“撇清责任”就这样保护了她几十年。



撇清责任常见的成因

—— 深度探索 ——

♥♥♥

 

1.成长环境的替换

 

来访者从一个小公主的环境到了一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从一个简单三口之家,到了一个人多且冲突较多的家庭环境,根本不会应对,需要重新学习建立处理多重冲突的模式,同时又没有了被重视,被呵护的时候,就要去争,去努力做很多事情被人看到,可都到不到认可。

 

家庭环境的变换、转学等都是成长环境的替换。

 

2.经常挨骂,得不到认可

 

家庭中总是充满这样的声音,“你这样不行!”,“你怎么这么笨!”,“你要更好!”,造成了孩子从小就自我价值感低。


 


3.从小缺乏责任感

 

小时候在家里太受宠,什么问题都有家里处理,什么责任都由家里承担;或者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小孩犯错或出什么问题了,家长都把责任推到外界或别人身上,也容易让孩子缺乏责任感,遇事就撇清责任。

 

4.对错观念非常强烈

 

“我只想是对了就好!”,“我没错!”,“我没错就行!”,“我做的对不?”,骨子里恐惧自己做错事。

 


有选择的承担责任

—— 成长核心 ——

♥♥♥

 

看到自己有这个的模式

 

回忆小时候,是在什么情境下,开始有 “撇清责任”这个模式。体会模式带给自己的心情,是委屈的还是愤怒的还是什么?来访者回忆到小时候6岁换了新环境生活,在新环境里的冲突中,自己任何事情都要做好,要把责任撇清,这样才能让自己不被责骂。

 

看到这个模式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

 

面对和承认这就是我,“撇清责任”是我的模式,这步很关键。在个案中,她也为自己的“撇清”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因为这个模式的保护,证明了自己是对的,避免了过多的责任和负担,不被奶奶责骂,自己心情好很多。这时她才真正接受了这个模式是自己的一部分。

 

这个模式给自己造成了什么负面影响

 

来访者与老板沟通的时候,当发现责任不在于自己,准备顶回去的时候,后面老板说的很多话就听不到了,工作中也会做很多无用功;其次,在与同事的合作中,会显得计较而被动,只在乎自己责任内的事,合作无法推进,影响周边的同事关系;最终的后果是,没能够升职加薪,严重影响职场发展,每年损失十几万。



我能为此做点什么

 

来访者为自己做的是和老板沟通中,发现自己又开始顶回去的时候,先喊个停,先听听对方说的内容,与对方反馈自己听到的意思,然后再看是不是说自己要说的。

先清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怎样的,看看为了这个结果,哪些责任是自己可以承担的,哪些责任是需要跟同事沟通的。她不再盯着自己是不是会被责骂或者被否定,而是真正为自己想要的结果去做事。

 

“当我慢下来,我能感受到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关注。”来访者如是说。

 

改变就这样发生了

 

再次见到来访者,发现她的笑容比以前多了,聊起她最近的工作,她说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成长,她能心平气和地听老板说话了,两人的沟通顺畅了很多,老板还诧异的问“最近你做了什么,和以前不一样了?”,她心里窃喜的出了办公室,浑身都感觉轻松。

 

和下属之间关系,她也能分清哪些是自己做的,哪些是安排下属做的,整个项目的责任她也能去面对,为了这份责任而行动,现在有着过去几年从来没有过的轻松和愉快,特别的开心。老板也看到了她比以前能担当了,愿意主动和她沟通工作上的事儿了。

 

 

知己主义观点

—— 我们的生活主张 ——

♥♥♥

 

有句话说:永不做错事的人,往往也不能做出任何事情来。允许自己犯错,才有力量承受责任和光荣。



看完这篇文章,是否有所感触?请加入我们的微信群互动,加群还有机会获得各种优惠和福利哦!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kinzo_c,添加“知己主义小助手”微信,由小助手拉你进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