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抑的东亚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得到释放?(原创)

2016-8-2 15:28| 发布者: 汪翱翱| 查看: 3696| 评论: 0|原作者: 雨天晴知己主义|来自: 雨天晴知己主义(公众号:zhijizy)


雨天晴知己主义(公众号:zhijizy)

如同很多中国人一样。我被教育,要理性,含蓄,隐忍。久而久之,我不再表达我的感受,甚至不再明白自己的心。

1

压抑十几年,我只想找回快乐

“你要和我分手吗?”他质问,“就因为我生病了,你就要抛弃我吗?”他的眼里全是哀伤。

我再一次从梦中惊醒,莫名的情绪包裹住我,我感觉冷。

和前男友分手一年多了。那时,我意外得知他有某种遗传性疾病,而他从未告诉我,我离开了他,在他需要我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没法承担他的病,但是我不能接受自己的落荒而逃,我拿传统道德的照妖镜照射我自己,为自己“自私的灵魂”感到羞愧。

我鄙视我自己,内疚,自责,并且对他仍有感情。对于感情,我开始产生一种怀疑和恐惧。这一切复杂的情绪缠绕在一起,而我将它们全部默默积压在了心底,没有对任何人说起。


从小我就是一个自我压抑的人,如同很多中国人一样。我被教育,要理性,含蓄,隐忍。久而久之,我从不表达我的感受,甚至不再明白自己的内心,我不是不想表达,我是真的不会表达。

我不允许自己有情绪。会觉得自己不对,强行压制下去。然而,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像地雷一样,终有一天对方踩到了我的引线,所有的情绪便都引爆出来。

记得和前男友分手前,我们曾经有过一次非常激烈的争吵,就是因为我这个特质。

那时候临近大学毕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的学位不能按期拿到,压力很大。我让他帮我留意社招信息和合租信息。可他不是很用心,知道的还没有我多,我心里不满,却也没说什么,就都放在心里。


当他又一次用理由搪塞我的时候,我的愤怒爆发了,我指责他根本不爱我,不重视我,翻出某年某月点菜没有问我意见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来佐证他对我不够上心这一“事实”。他也觉得对我失望、愤怒,我们就此开始冷战。

不止是和男友相处时,他觉得我不可理喻,在人际交往中,压抑也是阻碍我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最大杀手。

我和我的同事关系不太好,他们时常抱怨我太冷硬,没有人情味,只关注事情,不关心人。我觉得要达到的目的就一定要达到,不应该有借口,好像在我的认知里,人和机器并没有什么不同。

求助咨询师后我才意识到,这是因为我压抑自己的感受,我把自己当机器人,因此也没有办法去体会别人的心,人性化地去对待别人。这在人情社会里,对关系的伤害是非常致命的。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经历,也是我压抑的来源。

小时候,我的家庭并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我会鼓起勇气劝架。但是他们是听不进去的,不仅无视我的劝慰,还会摔碗摔盆,幼小的我觉得特别可怕,每次这种时候,我就感觉像末日降临一般。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而我最在意的人却完全不会顾忌我的感受。

我只好躲在角落里哭,捂着耳朵,不想听他们吵架,自己找个安静的角落慢慢平静,也不想再跟任何人说话。


直到上大学,我远在异乡,学习压力很大,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只有竞争激烈的同学,我妈妈还会打电话过来,抱怨我的爸爸,抱怨我的弟弟,将他们的争吵一点一滴灌注在我耳朵里,却半点不关心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有什么感受。我的孤独,紧张,担心也全部只能压在心里。


如果不是因为和前男友的牵绊让我郁郁寡欢了那么久,我也不会来寻求帮助,并且发现,因为压抑,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更不可能挥别过去,走上新的人生。



2


探究原因 | 她的压抑来自哪里?

一个人的压抑程度,和她的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来访者的原生家庭图我们可以看出,来访者来自四口之家,从小到大她的父母一直在吵架,还有一个小一岁的弟弟。

她的爸爸很偏心,她和妈妈关系很好,但是妈妈懦弱,爱抱怨,总是压抑情绪到极点然后猛然爆发,经常和爸爸吵架,吵完后就向她倾倒苦水。

她的弟弟较为任性,不管不顾,总是能想办法巧妙地躲开冲突,而她作为家中长女,却希望能凭自己的力量让父母和解,让一切都好起来。

她害怕她的离开会让他们的关系继续恶化,于是自愿担当了家庭的粘合剂,硬着头皮去应付,担起家庭守卫者的角色。但是作为一个幼童,成人的争吵让她十分恐惧。


当她因为父母的争吵开始有情绪的时候,她想要被看到、被关注,她希望父母能听到她说的话。但是,忙着争吵的父母根本无暇顾及她,更不会停下来问问她怎么了。在她的体验里,表达情绪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在她心里,任何事情都只能靠自己,情绪是脆弱的表现,对处理问题毫无作用。她不允许自己的脆弱被别人看到,因此,每次当她有情绪的时候,她会用理性强行地克制住自己。

随着时间的积累,她压制情绪的反应越来越快,压制成了她处理情绪的唯一方式,习惯性模式就这样形成了。她对自己的情绪感知越来越迟钝,对自己的情绪越来越陌生,变得麻木,冷漠,和自己的身体渐渐失去链接。

当她的情绪一出来,就被自动化地屏蔽掉,可能有的时候,会感觉到心里不太舒服,但是她却并不知道这种不舒服到底是什么,也从不去关注自己,不去觉察细微的情绪波动下她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

3

治疗方案 | 请给自己一份允许

因为她只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所以当她有情绪的时候,她很难觉察到。我扑捉到她情绪的细微的变化,让她不要急于去说话和表达,而是暂停,好好的去看看自己发生了什么。

伴随着沉默,她的眼泪不停的流下来,同时,她也一直在和自己对抗着,不允许情绪出来。我对她说了一句话:情绪没有好坏,只是一种表达,可不可以给自己一份允许。

压抑的时间太久了,当终于被人看到时, 她再也抑制不住,开始大哭,完全就是一个受伤的小女孩的状态,特别让人心疼。


到此时,她仍然不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感受,但是有明显的身体反应,即感觉自己的胸口很堵。

我根据她的状态提供了几个提示词:是压抑吗?是伤心吗?是难过吗?当她听到压抑时,她瞬间感觉被懂了,终于有人能看到她了,理解她了。

当她明白自己的状态后,我开始带她看自己的模式。


她发现,自己还在用小时侯应对父母的模式应对每个人。那一刻她明白和清晰了很多。然后,我带她看这个模式的让她拿到了什么,失去过什么。然后帮她完成了转化,让她更好的去运用这个模式。

咨询过后,她整个人都感受到愉悦,背负了十几年的包袱,被卸下了。

完成治疗后,我给她留了一个作业。我要求她用一周的时间,留意自己生活中压抑状态的改善,她发现,自己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压制自己,甚至可以开始表达部分情绪了,她成长的越来越快,生活各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雨天晴知己主义观点:

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但是基于我们从小的成长经历,我们认为情绪是不好的,我们不允许它存在,所以面对情绪我们只会对抗不会陪伴和应对,之后它就像雪球就一样越滚越大,在某一个点就爆发了,越不看它,它就会越经常拜访。

当情绪来的时候,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起码得允许,允许它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陪伴和治疗,其他的深层处理则在咨询师陪伴下完成。

来源 | 雨天晴(www.52ytq.com)
          知己主义(公众号:zhijizy)

返回顶部